青瓷;白瓷;青白瓷;色釉瓷;彩绘瓷
瓷器是由瓷石、高岭土、石英石、莫来石等烧制而成,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。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(约1280℃~1400℃)烧制,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,是中华文明展示的瑰宝。
1、青瓷:是中国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,作为一种表面施有青色釉的瓷器。青瓷色调的形成,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,在还原焰气氛中焙烧所致。
2、白瓷:又称中国白。白瓷历史悠久,邢窑是中国最早的白瓷窑址。唐代七大名窑之一,有中华白瓷鼻祖美誉的邢窑。
3、青白瓷: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,宋代以景德镇为代表创烧的一种瓷器。青白瓷也叫影青、隐青、映青。
4、色釉瓷:又称颜色釉瓷,是依靠釉水色彩的变化来装饰瓷器的。通常在釉料之中调整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,就能达到改变釉色的目的,如铜红、钴兰、铁黑、铅绿等。
5、彩绘瓷:汉族传统名瓷之一。器物表面中加以彩绘的瓷器。主要有釉下彩瓷和釉上彩瓷两大类,釉下彩始于三国时期东吴釉下彩绘瓷。唐代有唐青花,以及长沙窑等釉下彩绘瓷。